五六十岁“准老年人”的一身经验还有用吗?该如何继续发挥自己的“余热”?
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,截至2016年年底,我国总人口中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3086万人,占总人口比重16.7%,比去年增加了886万。随着中国步入老龄社会,养老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。
近年来,社会上有着这样一批老年人或者说“准老年人”——他们五六十岁,有的是技术工人,有的属高知群体,即将或刚刚退休,一些人经验丰富、技术高超、身体尚可,还想为社会做点什么,却遇到诸多问题。他们的心态如何?如何继续发挥自己的才能?为何退休后想再找事做不容易?快随小编来一起看看吧!
“下午太阳”的烦恼
我国老人半数以上属“低龄”,有人仍具备工作的条件和意愿。
案例
“我觉得自己还不老呢,怎么也能算下午的太阳。”家住北京市东城区的张爱华曾在央企做财务工作,55岁正式退休。刚退下来那几天,张爱华觉得每天买菜遛弯比上班轻松不少。但渐渐地,她开始心情抑郁,“父母身体硬朗,不需要我每天看护;孩子还没结婚,不存在照顾下一代的问题,我在家也是闲着。早晨出门看到匆匆赶路的上班族,心里还挺失落的。这一退休,真的就老了、不适合再工作了吗?”
“别说已经退休的,我还没退呢,就开始有危机感了。”张爱华的邻居方兰也加入了讨论,“我在一所高中当体育老师,按规定明年退休。本来对工作不算特别热爱,但即将离开职场时,反而舍不得,还想再干几年。”
这并非个例。随着中国人口结构日趋老龄化,越来越多的人到了退休年龄。根据全国老龄办2016年发布的“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”,我国老年人口的年龄结构相对年轻,2015年60—6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占总数的56.1%,70—79岁的中龄老年人口占30%,而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口仅占13.9%。
低龄老人又被称为“准老年人”。考虑到现代人类的平均寿命,五六十岁并非传统意义上的“老”。以前说‘人生七十古来稀’,是因为在古代的生活条件下,70岁的老人非常稀有。但随着科技、医疗水平的进步,我国居民平均寿命增长了很多。
对很多工作岗位而言,五六十岁的员工正处于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融合的黄金期,“赋闲”实在可惜。“经验对于教师、医生等职业很重要,就连机器人都很难取代需要经验积累的复杂劳动。有些工作并不是越年轻做得越好。比如说,四五十岁的护士比年轻护士更令人放心。”于海表示。
从老人自身角度出发,如果有意愿继续工作,那么“退休不退岗”能让生活更充实、更有归属感。张爱华之所以郁闷,就是因为无法再实现社会价值,产生了身份认同危机。同时,老人退休后工资变少,再工作可以增加一点收入,提高生活质量。
如何发挥自己的“余热”?
案例
在沈阳市大东区上园街道浅草社区里,今年72岁的尹凤娟老人就找到了一份称心的工作。这份工作是在接送孙女上下学时受到启发的。尹凤娟老人的孙女在上园路第二小学上学,该学校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是农民工子女,爸妈工作时间不稳定,不能准时接孩子回家。有一次,一位家长向尹凤娟求助,“大姨,我今天晚上要加个班给人刮墙,能不能帮我带带孩子。”“这算啥大事,只要你们放心,我就帮你带。”尹凤娟说。
不曾想,打这以后,不断有人让尹凤娟帮助带孩子。不久后她产生了个想法,“我做过小学老师,这些孩子如果上辅导班会花不少钱,如果既能让家长放心工作,又能让孩子们在课后学点东西,那该多好。”她把这个想法和老伴一说,立即得到了支持。
“第一批有5个孩子,都是孙女班里的同学,后来孩子越来越多,最多时候有20多个。他们一般都是从一年级跟我到六年级,孩子们放学就在我家写作业,我也会给孩子们讲故事,带他们做游戏。天气好的时候,就带他们去外面活动活动。有时候家长回不来,孩子就吃住在我这。”
在这份工作中,尹奶奶不仅丰富了自己的退休生活,让自己继续发光发热,也为社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“我现在应该算是70后,如果有可能,我要坚持到80后,90后,继续为社区做贡献。”尹奶奶笑着说。
如何帮助更多有意愿、有能力的退休人员延长职业生涯?
为更好应对老龄社会的到来,我国已开始逐步实施一系列政策。然而,退了休想找份差事并不容易。
“各种报纸、网站上的招聘信息五花八门,基本是年轻人的天下。老年大学都是兴趣班,没啥职业培训。我又不是医生之类的‘技术流’,很难找到对口工作。”退休前在事业单位做文职工作的李斌无奈地说,“对于再找活儿干,我真是有劲没处使。老伴儿和孩子不理解,都嫌我瞎折腾。”
为啥退休人员“有心有力”再工作,却摸不着门儿?专家分析,这是制度、管理和文化等多方面原因所致,应从此三方面着手解决问题。
国家政策要更加细化
专家表示,日本进入老龄化社会比我们早,相应的政策调整已经到位,值得我们借鉴。
过几年我国面临的“准老年人”就业问题将更严峻,应当提前做好准备,调整目前不利于退休人员再工作的政策,鼓励一些行业吸纳有技能的退休人员。同时完善规章制度,消除部分行业的年龄歧视。制定政策时也要考虑到老年人的差异性、特殊性,实行弹性、灵活的再就业制度。
此外,要在市场化调节基础上做好劳动保障,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补充完善,对老人每天或每周的工作时间进行限制。
市场机制要更加完善
应建立规范的退休人员再就业平台,系统开展职业培训、社会招聘、劳动保障等工作,并实施严格监管。
郭海英认为,中介机构要实现双向对接,一方面让企业了解退休人员的优势,如人力成本低于刚毕业的大学生但同时经验更丰富;另一方面也告诉有意愿的退休人员怎么找到有需求、可信赖的正规企业,以及如何适应企业要求等。
大众心态要更加包容
“我们都会老去,总有一天也将面临退休,希望大家不要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身边想继续工作的老人。是否再工作只是个人选择,应该尊重。此外,退休人员再工作会导致年轻人就业机会减少的看法是片面的。很多时候,老年人和年轻人从事的工作是互补关系,而非对立关系。”郭海英表示。
“十三五”时期,我国仍处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机遇期。有关政策强调“要让国民有保障有尊严地步入老年”,而社会价值的实现正是保障和尊严的一部分。
“老有所养”,养的应该是质量;“老有所乐”,乐的可以是兴趣,也可以是工作。当你老了,还能“老有所为”,无论是什么时候的“太阳”,只要愿意,都能继续发光发热!
为您
推荐
文章来源:人民日报(夕阳,积聚别样“光和热”、农民工的孩子有个尹奶奶)
图片来源:综合自互联网
编辑:孙思媛(实习)// 责编:王肖军 // 监制:曹畅